?2018 陽江市巧媳婦廚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070088號-1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廣州 品牌防偽查詢
企業資訊
—
真誠合作,共贏發展——授權代理商
陽江刀剪歷史文化
作者:
來源:
發布時間:
2013/08/28 14:26
【摘要】:
日期:2013年8月28日 15:33
陽江冶煉、鑄造業歷史悠久,早在戰國時期,陽江地區就已經出現了青銅器。1986年在塘坪鎮禾石村出土了兩件銅鉞、一件銅矛和一件銅匕首。據考證,這些青銅兵器為戰國晚期之物,距今已有2000多年。
最遲在西漢初年,陽江已有青銅鑄造業?!短绞赜洝份d,春州銅陵縣(今陽春境內)有銅山,“普越王趙佗于此山鑄銅”。陽春石菉銅礦現有東漢到南朝冼夫人時代的煉銅遺址,銅礦渣堆積厚達20-120厘米,計有萬余噸。廣東境內銅礦不多,石菉銅礦是嶺南主要的銅礦開采點和青銅鑄造業基地。
隋唐時期,陽江俚人的青銅鑄造工藝精湛,其標志是銅鼓的鑄造。2008年出土的大八周亨東漢銅鼓是廣東省目前銅鼓最大的,充公展示陽江地區的高超鑄造工藝。
秦漢時期,隨著中原鐵礦石的開采、冶煉和鐵器鑄造等技術傳入,陽江鑄鐵業得到飛躍發展。陽江礦產豐富,當年冼夫人就在陽春郡城周圍廣設冶煉作坊,招募能工巧匠,冶煉銅、鐵等金屬,用于制造兵器和農具。
“馮大將軍之墓生平所用八十二角鵝眉錦大刀納于冢中……”(清《馮氏族譜》)。馮大將軍即馮盎,冼夫人之孫,其墓位于陽江城北山?!鞍耸蛆Z眉錦大刀”之“八十二角”,即刀面層層疊疊的浪紋尖角??梢姽糯柦艘颜莆詹y銅冶煉技術。1400多年前,陽江工匠已用此鋼鍛造刀劍。
公元911年的南漢王國鉛錢鑄幣廠,就在陽春的鐵屎逕。
元初,南恩、新州燃起復宋烽火,遭元軍鎮壓,“斬首萬余級,俘虜500,船700,奪軍器無算,降將10余,軍士200。當時軍器多為當地所造。
光緒34年6月,陽江縣官劉慶鏜命舉人梁乙新在縣城開辦陽江縣工藝局,設織布、制紙、制刀、養蠶等課程。其中20多名刀匠結業后,大多數留在縣城,聚集在娘媽廟附近(打鐵巷)謀生。宣統五年,工藝局改名為勤業所。1928年又改名為“陽江縣平民習藝所”,至1931年結束。
馳名中外的陽江刀剪生產歷史悠久,刀剪業發展主要經歷清末至民國,解放到改革開放前,改革開放至今幾個階段。
清代陽江已有小刀規模生產。民國3年(1914年),城郊那洛村成為第一個小刀制造專業村。清末到民國年間,縣城何全利牌:菜刀”有“文武刀”之稱,頗負盛名,1949年前有小作坊作生產碳銅菜刀。